作者:余晓光
在一维世界的投资中,公司的好坏代表了投资的唯一真理,一家今天好明天好后天好的公司,理应世世代代好下去。
一维投资里另外一口号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一部分”。这句引述巴菲特的话,可没有建立在巴菲特早年作为积极价值投资者,在寻找到股价低于净资产价值的企业,然后购买到足够影响董事会的股份,推动公司释放之前被压制的价值。一般投资者根本不存在购买股票份额足以影响公司决策的地步。所以低于净值产的股票,也许会一直低下去。
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实际价值形成很大的价值洼地,并且在大多数投资心中形成了共识,那么投资者行为本身就会缩小这个价值洼地。而其他投资者会在更高的价格接货是因为公司的价值也在资产注入或价值从塑中被一路抬高,股票的价格上涨除了公司价值被人为提升之外是因为投资相信自己会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其他投资者,直到价值提升的的手段用尽无法吸引新增的追捧者,股票的价格会掉头走向崩塌。索罗斯的反身性就是对此种行为很好的解释。
一个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而这个阶段在时代中的位置。决定着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是在逆水行舟还是顺风启航,如果把乔布斯放在煤炭,钢铁这样的行业里,他还会产生现在这样的社会影响力么?
只要持有一个企业时间足够长,那么所有能想到不能想到的黑天鹅都会飞到你的池塘里。一个公司在10年之中上涨十倍,前三年下跌,中间三年震荡,后三年涨了10倍。一个对时间有判断能力的投资者前边六年应该忙其他投资,而只在最后三年介入。投资上除了要避免做最后一个进场的接盘侠,也不要做死在沙滩上别人眼里的“前浪”。
风险自身有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系统性风险。只要你一直做投资,那么像08年那种经济危机一定会碰到,对于这种风险并不需要有过多的恐惧,因为系统性风险是盈亏同源。除非避免进入股市,如果不是这种风险一定会碰到。风险的第二个维度是个人风险,主要是投资者本身不具备识完整的投资能力和良好的心智控制力,这需要多年的苦学和修炼,付出大量心血和学费,才能达到一个市场的平均水平。在一般领域如果平均线是50%,但是在投资领域肯定不会有50%的人在赚钱,之前看期货里有个统计,90%亏损,8%盈亏平衡,2%盈利。股票也许没那么难,但是长期盈利的比例不会超过10%。风险的第三个维度来自10%里那些盈利投资者的盈利策略。这种风险叫做成功依赖症。当投资者找到在一段时间表现优秀的投资策略那么很容易对此深信不疑并且被盈利吹胀自信。
要知道一个停止的钟表一天还准点两次,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在投资策略失效前,是很难鉴别是真有价值可以持续进化还是只符合了特定时期投资环境的产物。对于五维投资者,如何对待这三种风险,是其专业能力的有效体现。
而全球经济分工越来越明确,独立生存的现代经济体已不存在,每个国家,行业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美国政府年中要废除存在了几十年的禁止原油出口的法案时,其已经预示着原油价格的长期下跌信号,以此延伸出页岩气和新能源两个行业的巨大利空。单单一个原油市场的信号,就可延伸出好几条不同行业和国家市场的投资策略。而这个周期触发的起点是2011年日本核危机后,日本国内核电机组全部停止,德国也宣布了其废除核能计划,除了导致釉价连跌数年,也引发了这几年的光伏,风能投资热情。
拥有六维角度的投资者对市场拥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思维能力。可以凭借单一市场的信息,延伸出在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不同交易工具的盈利策略。并且可以用对冲手段降低总仓位风险的同时,用仓位中低比例高杠杆的交易工具把扑获的收益做大。
投资者的差异像每个人有不同的长相一样,独此一份。同样一个股票,有人赚有人亏,但有极少数人赚了几十倍。这极少数人,就跟市场上极少数大牛股一样,呈不规则分布。投资者通过事后归纳法总结牛股的“共同性”,大牛股同样在考验着投资者的品质,是否拥有罕见的内在品质,可以把外部的机遇通过深邃的内部世界完整的沉淀下来,是形成第七个维度差异的关键因素。
就好比有的人抹牛油只涂表面一层,而极少数人会把整块牛油融化,让自体如海绵般的吸收全部精华,待冷却后自己就成了那块牛油。第七个维度,从投资者以自我为载体过滤外部世界的机遇,反射回到了外部世界通过市场机遇过滤投资者的内在品质。努力之上拼运气,运气之上拼天赋,而天赋之上拼的是内部的容量。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如浮萍一掠而过,还是长期积累留存下来并反复提炼,是造成第七个维度差异的关键,看待第七个维度就好像喜马拉雅山下看山顶一样,看得到而上不去,而如何对待并追求第七个维度,我唯一可以想到的是,树立崇高并长期的目标,确保一路上方向的正确性,并且脚踏实地的走好脚下的每一步。